由于缺乏科学的药品管理和指导以及公众对抗生素的不当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 通过农用、医用兽用以及生产废水排放等多种途径进入了环境水体, 进而威胁公众的饮用水安全.20世纪80年代, Watts等首次报道在地表水中检测到了1 μg·L-1浓度的红霉素、磺胺甲唑和四环素, 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开始引起高度关注.近年来, 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的出现。
与其他类型的防腐剂相比, 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用量少、成本低、无气味、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parabens可以作为食品和化妆品的防腐剂使用, 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然而,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parabens的大量使用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具有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性质。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因其具有致癌作用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OCPs毒性大、迁移性强, 难降解,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禁止其使用, 但至今在很多区域土壤和水体中仍检测出OCPs残留.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OPPs)相对于OCPs降解周期短, 毒性小。
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 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脱氮途径短、节省曝气量、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等优点[1], 已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污水脱氮工艺[2].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具有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脱氮除磷效果好, 耐冲击负荷强, 运行方式灵活和防止污泥膨胀等优点, 已成为污水生物脱氮的主流工艺之一.好氧/缺氧(O/A)模式为进水、曝气、搅拌、沉淀、排水和闲置等5个阶段, 反硝化过程需要从外界投加碳源; 缺氧/好氧(A/O)模式为进水、搅拌、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等5个阶段。
根据《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 年末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的能力已超过1.1 亿m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随着污水处理量的日益增加,还产生了大量的污泥。目前对这些污泥的处理、处置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处理不当则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污泥的最终处置前进行污泥减量的预处理。
近几年,兰州石化分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其46万t/a乙烯、5.5万t/a丁苯橡胶等装置的建成投产,排入化工污水处理场的污水量也大增。由于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波动较大,且成分越来越复杂,难生化降解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导致现有水解酸化—A/O工艺处理后的化工外排污水的COD仅有4%的监测数据达标(≤60mg/L)
我国是中药生产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中药废水。中药废水具有“三高一低”的特性,即SS、COD、BOD5的浓度较高,可生化性低。目前国内的中药厂处理中药废水大多采用以生化法为中心的处理工艺,虽然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具有工艺路线长、厌氧污泥培养周期长、反应器启动维护难度大等缺点,处理成本较高。高级氧化工艺由于具有反应迅速高效、选择性低等优势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近年来,随着酱油工业的快速发展,酱油废水排放量大增,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相关部门报道,2011 年1 月—11 月,全国酱油的生产量达584 万t,同比增长17.47%。有研究表明,生产1 t 酱油将产生约6~9 t 的酱油废水。该废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粮食残留物、发酵过程产物、微量洗涤剂、消毒剂、大量盐分、各种微生物及微生物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BOD、COD 和色度。
对于COD 高、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单独使用生物法或物化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研究几种处理方法相耦合,并尽可能降低处理成本进而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广,是当前解决此类废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