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家庭装修是业主与装修公司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装修合同处处是猫腻和陷阱,想要避免和防范,消费者必须要了解一下装修合同常见的六大猫腻哦!
低报价 开工再增项
个别装修公司在客户要求报价时,先删减项目给出低于其他公司的报价,形成“低预算“吸引消费者签单。在施工过程中,再把删减的项目作为增项,把钱涨回来,形成”高决算“。完工后,消费者发现,结算的费用比预算要高出许多。
混淆概念 巧设合同
混淆材料笼统报价,混淆概念多算费用是个别家装公司惯用的伎俩。签约时将某一材料笼统报价计算,施工时更换单项材料,从中赚取差价。此外,还炮制一些不具体或可多种解释的条款,借以金蝉脱壳。
材料采购以次充好
在包工包料的装修中,个别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
设计师故意增项
有的设计师在接单后,为了多拿公司的提成,不顾消费者家中的实际情况,故意增加装修项目:如不需做隔断的地方添个隔断,没必要吊顶的地方吊顶等等。通过一番“设计”后,装修报价大幅高于原预算。
重复计算
如“打槽”(线槽等),一些公司混淆概念,收取杂项费后,再另收打槽费。其实,打槽就是杂项的一种。再如混淆色漆和清漆收费,一般而言,柜子外刷色漆,柜内刷清漆,但一些公司在收费时,色漆却要收取两次费用,理由是,上色漆前要先刷清漆。
建材损耗夸大虚报
无论瓷砖、地板、还是吊顶,一般都会在报价单上设定一定损耗比例。但实际上装修的损耗远没有装饰公司说的那么高。各类工艺正常的损耗:800mm×800mm地砖损耗在百分之六,300mm×450mm墙砖损耗在百分之五,乳胶漆的损耗在百分之三,地板的损耗在百分之五。业主最后其实很难核算实际损耗,多余的“耗损”材料就流入装潢公司的腰包。
区别于传统的家庭装修,“抢工长平台”让客户与工长直接面对面,去中介化模式砍掉了装修当中的各种中间环节费用,如管理费、设计师回扣费用、业务员费、项目管理费、公司利润等等,至少省去30%以上的费用。
新浪抢工长作为第三方权威服务平台,坚决杜绝装修过程中工长偷工减料、谎报实价的情况,并以其本身的行业权威性,全程监督。此外,客户在手机上安装“装修宝”APP,足不出户便可全程监督施工与选材,既省去了时间成本,又能随时与工长在线沟通,实现了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化,是对施工质量的有力保障。
长沙新浪装修抢工长平台,集长沙最好的工长为您服务, 省去装修公司环节,装修费用直省30%,邀请权威第三方提供免费监理服务,保障工程质量。邀请新浪家居做权威媒体监督,保障装修服务质量!咨询电话:13667340290(微信),联系人小刘
手机版
小程序
公众号